寧德有一個家庭,一對年輕的夫妻和兩個年幼的兒子,在兩年的時間里,竟然有三個人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內障。
前幾天,7歲的涵涵做完了先天性白內障手術。
涵涵的媽媽張女士,去年也患上了同一種病,并在廈門眼科中心完成手術。
讓人震驚的是,涵涵的弟弟,僅2歲,在涵涵住院期間也查出來患有先天性白內障!
“一個家庭有3個人患上同一種病,這是遺傳導致的。”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白內障科張廣斌院長是涵涵的手術醫(yī)生,他說,暑假期間接診了很多家族先天性白內障患者。
生了兩個娃,看什么都是霧蒙蒙的
在張女士在生下涵涵沒多久,發(fā)現視力下降了很多,她以為自己可能是近視了,而眼鏡店的人卻告訴她,“你這是弱視!”
2016年,小兒子浩浩出生了,她感覺視力比以前更差了,眼睛里好像有東西,看什么都是霧蒙蒙的。
她來到張廣斌院長處就診,說了自己的情況。張廣斌院長懷疑,她可能得了白內障。通過裂隙燈下檢查,張廣斌院長的判斷得到了印證,果然是白內障。
張廣斌院長詳細詢問病史時得知,張女士的母親,也是生完孩子后視力下降,查出來有白內障,張女士的白內障正是遺傳自她的母親。
2017年,張女士在廈門眼科中心做了白內障手術,現在視力恢復了正常。
大兒子斜視,一查是先天性白內障
回家以后張女士以為這事就過去了,沒想到兩個兒子也會遺傳到。
很多次,張女士發(fā)現大兒子涵涵看東西歪頭斜眼睛,懷疑他是斜視。寧德當地醫(yī)院告訴她檢查結果,涵涵不光有斜視,還有先天性白內障和弱視。“小孩子做這個白內障手術要全麻的,你還是帶他去廈門或者福州做吧,比較好!”
張女士帶著兒子再次找到了張廣斌院長,此時涵涵的右眼視力只有0.4,左眼稍好一些有0.5的視力,張廣斌院長建議先做右眼手術,左眼觀察。2018年8月20日,張廣斌院長為涵涵做了右眼白內障手術,植入了人工晶體,術后視力提升到了1.0。
涵涵還有一個兩歲的弟弟浩浩,張廣斌院長助理范巍醫(yī)生馬上幫浩浩查了一下。結果出來了,浩浩也有先天性白內障,只不過混濁的部位在晶狀體周邊。范巍醫(yī)生建議,下次帶浩浩來做個散瞳檢查,看得更清楚。
這是遺傳病,孩子出生后就要檢查
“先天性白內障大約有1/3的病人有遺傳因素,常見的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承,有的表現為不規(guī)則的隔代遺傳,隱性遺傳多與近親婚配有關。”張廣斌院長介紹道,“先天性白內障的危害很大,由于6歲以前是兒童視力發(fā)育的關鍵期,先天性白內障影響了外界光線進入眼內,無法刺激視力的正常發(fā)育,則顯著影響患兒的視力,造成弱視,進而出現斜視、眼球震顫等。”
張廣斌院長提醒,先天性白內障主要表現是視力差,不能注視,對光線的刺激沒有任何反應;瞳仁發(fā)白,缺乏光亮。有家族白內障遺傳病史者,更應注意新生兒的早期癥狀。當出現以上情況時,家長就要及時帶孩子到醫(yī)院檢查,以確定孩子是否有視力損傷情況。
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成立了兒童白內障診治中心,聯合斜視與小兒眼科,不僅能順利的為患兒實施白內障手術,還能為患兒做弱視訓練,攜手保衛(wèi)患兒視力。
2017年,我院引進了小兒眼科大拿趙堪興教授,他是國際眼科科學院(AOI)院士、亞太地區(qū)斜視與小兒眼科學會副主席。
47年來,趙堪興教授一直活躍在眼科臨床、教學、科研、防盲和管理一線。在斜視與小兒眼科領域有深刻造詣,特別是在復雜斜視、眼球震顫、垂直斜視診治及兒童弱視預防規(guī)范化診療、近視防控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